早前的電影版“愛麗絲夢遊仙境”,觀眾的反應參半,有的說很好看,有的說很失望。“愛麗絲”在我來說,不只是一個熱捧的潮流,而是我最愛的三本書其中之一。熟讀這原裝著作的我,很適合看電影版,而且也很喜歡。因為這個電影版本,本來就是在假設大家已經知道這個現在的愛麗絲在十年前曾經經歷過些什麼;然後在十年後,當小孩變成大人,她被安排重臨這個神怪的地方時,能否再尋回被生活磨走了的勇氣和自信。其實,wonderland,本來就是愛麗絲自己的內在,經過歲月沖洗,本來色彩斑斕的內心世界已變得黑漆漆;在最後一段,當愛麗絲獨戰大怪獸,口中唸著的”six impossible things i think of before breakfast”, 是全片最浪漫的時候;浪漫在於,這些impossible things都是小孩才會相信的東西,一個成長後的女生能再次衝破自己找回相信這些荒誕的事情的決心。還有比再次抓緊赤子之心更浪漫的事情嗎? 當然,現在才來討論這個電影版本好像有點outdated,所以這不是今天的主題。主題是它。 這陣子在整理家裡,一邊收拾,一邊找到很多八年前或更舊的回憶。這本書就是其中一個發現:我中學時期在montreal讀的法文版“alice in wonderland”, “TOUT ALICE”啊!!!WOW!!! 很多人以為愛麗絲就限於那個童話版,其實不是的。它確確實實是一本著作,作者是Lewis Carroll。 (你看,我真的有看的啊,還做了筆記,特地拍下這個讓大家看看,證明不是只是拿來“扮野”的,哈哈)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這個故事的文字版,而且也是我第一次在看一本小說時,竟然可以一邊看一邊卡卡大笑(好像也是唯一一本);有傳言說作者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在毒品影響底下,所以故事才能那麼荒誕,而且有很多暗示著毒品的角色,什麼ma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