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來,打開報紙,不禁眉頭一皺。傷感。繼上禮拜小情侶抱在一起跳樓殉情後,又一名小朋友選擇從高空跳下了結生命。這次還要在學校裡,幾百名同學前;明顯是對學校的一種控訴。另加上這兩天微博上的盤景貓事件,一位年青人聲稱自己於網上訂購了這個不知屬真屬假的變態玩意。這些一次又一次發生於這群小孩子當中的事情,其實在告訴我們什麼?

首先,這一代年青人心靈脆弱,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也已經不是這一兩年才發生的事情了。老實說,有那個年代的小孩在成長階段中,不迷失,不徬徨呢?記得在我成長階段,也曾經經歷過一段認為沒有人了解我的時候;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也不知道可以跟誰說出我的疑惑。問題是,現在的年青人,在面對問題當前,根本不知道該從那裡找出勇氣或力量來解決;既然解決不了,就乾脆把自己解決掉算了。然後,每當發生了悲劇時,大家就會把矛頭指向小朋友的軟弱,輕生。

再看這個盤景貓事件,這個完全沒經大腦分析的發表,正反影了大眾認為的現在的“八十後”做事沒有分寸,做事亂七八糟;最interesting的是,從這位小朋友的字眼,你可以看得出,她在發表前,應該是完全沒有想像得到這件事的迴響,甚至完全不會了解為什麼她的想法構成一個問題。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就立刻破口大罵;也因為此女生是某名人的女兒,估計雜誌報紙也會用一定篇幅去把事情再放大。

好,在我們怪責這群小孩,把什麼“八十後”“九十後”的名詞標簽在他們身上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為何他們會變得如此不堪一擊是非不分呢?需知道,一個人的心理和人文質素,也不過是從成長的階段身邊的東西不斷慢慢地吸收回來的。小孩子成長階段中,被照料被教育的環境,不外乎家裡和學校裡,再其次便是平常生活中在各媒體或網上接觸的到的資訊。且看看我們現在身邊一對一對的父母如何去培育一個小孩,從小就像是生活在一個被海綿包圍著的環境,自小在家裡就要風得風,不喜歡就不需要做,想要的東西垂手可得,媽媽爸爸把他們當成玻璃做的一樣,照顧得過了火。沒禮貌,沒規矩,家裡的人也不會特別去管教。眼看這樣的例子數之不盡。

這樣的生長環境,首先幫他們定型他們的“受不了苦”。

再走到學校裡,受著香港教育制度的“不要問,只要讀”方程式洗禮;這裡不鼓勵大家有個性,不鼓勵大家發掘自己的能力,只看分數,只看排名,課外活動就是補習補習再補習,就算學什麼鋼琴小提琴十八般武藝,也不過是為了他日能有更大的競爭力,根本就不是為了小孩本身的潛力有所發揮。這樣一來,當所有身邊的人都告訴你,你不用思考,不用多想,反正我們給你的資訊就是對的,反正你記住我們灌輸給你的,他日若要成功就要先過我們這一關,拿到某個數字,才可以有資格去說成敗。面對這樣的壓力你還會想自己走開去試試其他方法嗎?你會考慮花比其他人多三倍力去反抗嗎?

這樣的教育,再進一步助長了他們的“沒主見,沒意見”。

(to be continued….)